心肌梗死(MI),仍然是世界範圍內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。心肌梗死引起的炎症反應,為纖維組織設定了固有的階段,並往往發展為慢性心力衰竭,導致心肌梗死後5年死亡率超過50%。預防過度炎症反應的免疫調節策略,有助於減少疤痕組織的形成。
目前,治療心肌梗死的方法——如血管生成治療和抗炎治療,均顯示效果有限。
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張志願、楊馳課題組的研究人員,成功開發出一種有效的方法,可能有利於克服過度炎症問題,並增強血管生成。
近日,該課題組的研究工作“Injectable hydrogel with MSNs/microRNA-21-5p delivery enables both immunomodification and enhanced angiogenesi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rapy in pigs”已發表在《科學·進展》(Science Advances)上。
該研究首次探討了“抗炎-促血管”聯合治療策略在治療心肌梗死領域的應用。
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,團隊開發了一種使用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(MSNs)的microRNA-21-5p傳遞系統,具有額外的內在治療效果。
這些納米載體被封裝到可注射的水凝膠基質(Gel@MSN/miR-21-5p)中,從而能夠通過局部酸性微環境觸發可控的按需遞送microRNA-21。
在豬的心肌梗死模型中,他們證明了釋放的MSN複合物通過抑制梗死心肌內M1巨噬細胞的極化,而顯著抑制炎症反應。這重塑了巨噬細胞功能,並調節炎症微環境。
而進一步microRNA-21-5p傳遞,通過MSN內皮細胞顯著提升了治療區域的新血管形成,拯救了高危心肌細胞。抗炎和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協同作用,有效地縮小了豬心肌梗死模型的梗死麪積。
總而言之,這種“抗炎-促血管”雙重作用,促進了炎症環境下缺血心肌的恢復,有效改善了心梗發生後的心臟功能。該研究創新性的提出“抗炎-促再生”的聯合治療策略,為炎性組織損傷修復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。
編譯/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
本文來源前瞻網,轉載請註明來源。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(若存在內容、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聯繫:service@qianzhan.com)
贊